何 娟
【人物】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
【故事】顧誦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組織攻克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我國航空工業(yè)體系建設。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顧誦芬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把一生獻給航空事業(yè),令人敬佩不已,大會現(xiàn)場的兩個鏡頭也讓無數(shù)人動容:91歲的顧誦芬上臺領獎,85歲的妻子江澤菲在臺下深情凝視;大會結束后,江澤菲穿越人群,來到顧誦芬身邊,與丈夫的手緊緊相握。不少人評論,“這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點評】
“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這是顧誦芬院士名字的由來。出生于書香世家的他,從小就愛上了機械工藝,并很早就堅定了航空報國的信念。1951年,大學畢業(yè)后顧誦芬來到剛組建的重工業(yè)部航空工業(yè)局,從此,他的人生和我國航空工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從殲教1、初教6到殲8、殲8Ⅱ,一次次歷史性突破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以至于有人感嘆“翻開他的人生履歷,就仿佛在閱讀一部新中國的航空工業(yè)史”。從青絲到白發(fā),70年來,顧誦芬將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的藍天,為我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上世紀50年代,我國航空工業(yè)初創(chuàng)。彼時的中國,飛機設計事業(yè)幾乎是“一張白紙”。面對重重困難,如何打開局面?“想要能做出新的創(chuàng)造,就要多讀書。”顧誦芬夜以繼日地學習,抓緊一切時間讀書。接到殲教1氣動力設計任務時,聽說北航圖書館有相關資料,顧誦芬專程從沈陽來到北京,每天晚上騎自行車去圖書館翻閱、查找資料。“設計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常常需要到實踐中尋找答案,為此,他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為了解決殲8在飛行試驗中出現(xiàn)的抖振問題,沒有經(jīng)過專門飛行訓練的他三次上天觀察殲8飛行狀況,終于查清原因并解決了這一重大技術問題。成功沒有捷徑,理想信念引航,勤奮實干為槳,日復一日的刻苦鉆研,幫助他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向著航空科技的巔峰不斷攀登。
顧誦芬以身許國,離不開家人的默默支持。“你守望著祖國的藍天,我守望著你”,有人這樣形容顧誦芬和妻子江澤菲的愛情。江澤菲回憶,結婚以后,他們每一兩個月進一次城,顧誦芬每次都直奔書店,她則負責采購食品和其他家用物品,幾個小時后再去書店找顧誦芬,和他一起回家。數(shù)十年來,江澤菲就是這樣無言地支持著丈夫的科研事業(yè)。為此,顧誦芬心懷感激,“我后半生還能干點事都是靠她”。成功之花,背后常常浸滿汗水,但來自愛人的理解和支持,總能給人以超乎尋常的力量。所以,“敦煌女兒”樊錦詩總是感慨,如果沒有丈夫的支持,就不會有后來的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更有妻子的一半。我們贊頌科研征程上無悔的堅守,同樣要致敬那份平淡綿長的陪伴、義無反顧的支持、同心協(xié)力的前行。
如今,顧誦芬院士熱情絲毫未減,他說“了解航空的進展,就是我的晚年之樂”;攜手走過半個多世紀,顧誦芬院士和妻子江澤菲始終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愛一人、擇一事、終一生,這是兩位老人的人生選擇,也是這個時代寶貴的價值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