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免费无码视频,韩国三级伦在线观看久,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亚洲一区少妇无码

梓潼長卿山——司馬相如讀書地 留下紅軍戰(zhàn)斗故事
发稿时间: 2021-04-18 09:28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長卿山原名“神山”“蠶婆山”,位于縣城邊的潼江對面。海拔670米,縱4公里,橫1公里,為漢文化人文景觀集中地,中國兩彈城坐落在長卿山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梓潼長卿山,就是這樣一座山,雖無險峻奇絕,但因司馬相如曾經(jīng)在這里讀書,這里從此小有名氣。唐代詩人李商隱在《梓潼望長卿山至巴西復(fù)懷譙秀》中寫道:梓潼不見馬相如,更欲南行問酒壚。行到巴西覓譙秀,巴西惟是有寒蕪。可見梓潼歷史悠久,源遠(yuǎn)流長。

  長卿山原名“神山”“蠶婆山”,位于縣城邊的潼江對面。海拔670米,縱4公里,橫1公里,為漢文化人文景觀集中地,中國兩彈城坐落在長卿山麓。

梓潼縣城潼江對面的長卿山

  讀書圣地留相如 唐皇幸蜀敕長卿

  從綿陽出發(fā),大約40公里,就來到了梓潼長卿山。抬眼四望,長卿山山勢纖細(xì),宛若秀眉,層林冠蓋,儼若畫屏。長卿山沿梓江西岸展開,與縣城隔江相望。站在山頂,北眺七曲,東俯縣城,清晰在目。從山腳至山顛四周,隨處可見自然人文景觀。

  梓潼縣政協(xié)文史委副主任顏友在《相如讀書室中國兩彈城——長卿山》一文中介紹,長卿山南麓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侍御史李業(yè)墓闕,蜀漢名臣李嚴(yán)故居,還有清代建修的貞孝節(jié)烈總坊;東面有漢邊孝先臥游亭及唐宋石刻與唐代寺廟永昌院,刻有佛像百余尊,俗稱西巖寺;北麓陡峭絕壁,崖頂翠柏蒼松,山下潼水潺漫,為梓潼八景之一的“西巖煙雨”;西麓山彎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中國兩彈城景區(qū)。

  據(jù)《元豐九域志》記載:“梓潼有蠶絲山(今長卿山),每上春七日,遠(yuǎn)近仕女多游于此,以祈蠶絲。”到宋代,梓潼蠶絲在全國已有一席之地,每年向皇室貢綾一百匹。至清代,“卑縣民力,悉仗小春絲蠶”的梓潼“紅綾”蠶絲制品同全國“四繡”“三錦”同享盛名。每逢舊歷新年正月初八,男女老幼登長卿山,祭拜蠶神者摩肩接踵,逐漸演變成當(dāng)?shù)仡H負(fù)盛名的民俗文化活動。1998年,梓潼縣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將每年正月初八定為“登高節(jié)”,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之后,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也在這一天組織當(dāng)?shù)啬信仙倬徒_展登山健身活動。

  關(guān)于長卿山名字的由來,據(jù)傳與漢代辭賦大家司馬相如有關(guān),《輿地紀(jì)勝》《直隸綿州志》《重修梓潼縣志》等史書也有類似介紹。

  據(jù)《相如讀書室中國兩彈城——長卿山》一文介紹,長卿山東面山腰有一進深2.4米、立面呈圓拱形、面積約5平方米的石室,后壁隸書“長卿石室”四個大字。“書巖本是讀書臺,司馬長卿錦城來。長門賦獻(xiàn)身榮貴,前人已去今又開。”“七曲彎環(huán)九曲水,奔流暗鎖青山嘴。虹橋一道通紫氣,中有來脈潤梓里。”兩詩分置于石室左、右壁。傳為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約前179—前118,字長卿)讀書處。

  西漢建元三年,漢武帝劉徹讀司馬相如《子虛賦》后,大為贊賞,宣司馬相如進京。此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新婚燕爾,戀戀難舍,二人決定偕同北上。他們沿金牛古蜀道行至梓潼,司馬相如的好友王縣令待相如夫婦如上賓,陪他們游覽大鶩洞天、五丁劍泉、冰口奇隙蠶婆山堂,還泛舟潼江。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乘興登蠶婆山,北眺七曲,鳥瞰潼城。見蠶婆山景致秀麗,潼水如帶,山勢如眉,鳥鳴花香,司馬相如贊嘆“實乃讀書圣地也”。于是夫婦二人商量,在蠶婆山小住一段時間,此后留住山腰古剎,在一個石穴內(nèi)觀景讀書,直到次年開春才動身北上。

  后來,唐明皇幸蜀,遙見山上有石穴。近臣奏,此乃司馬相如讀書臺。唐明皇于是敕改蠶婆山為長卿山。其后,無數(shù)文人墨客登臨石室拜謁。

長卿山山腰的防空洞如今成為旅游景點

  紅軍血戰(zhàn)長卿山 革命火種播梓潼

  長卿山不僅景色秀美,而且在軍事上極為重要,為縣城屏障。在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上,留下了紅軍奇兵血戰(zhàn)長卿山的紅色記憶,紅軍當(dāng)年鏖戰(zhàn)長卿山的戰(zhàn)壕保存至今。

  梓潼縣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紅色梓潼記憶》中記載,1935年4月3日,為牽制和阻擊綿陽、成都方向川軍,確保主力紅軍西進,紅四方面軍左路紅四軍主力分別從劍閣、蒼溪、閬中、南部等地境內(nèi)進軍梓潼。紅軍在進軍梓潼過程中,先后發(fā)起鳳凰山、石牛、長卿山等戰(zhàn)斗,進而占領(lǐng)梓潼縣城及全境。

山上依稀可見紅軍當(dāng)年留下的戰(zhàn)壕

  梓潼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劉文介紹,1935年4月12日,紅四方面軍控制了梓潼縣城近郊的豬頭山、羊頭山、絲公山、青龍山、屏峰山和蠻洞山等制高點,將敵黃鰲部駐縣城和長卿山的兩團人馬圍困。黃鰲見勢危急,令長卿山守敵向蠻洞山紅軍陣地發(fā)起多次進攻,企圖打通從潘家祠到板橋子通往石牛堡、魏城和綿陽的道路,敵我雙方在此展開拉鋸戰(zhàn)。直至4月18日上午10時許,紅四方面軍指揮部命令絲公山、屏峰山等陣地的紅軍主力,同時向長卿山敵軍陣地發(fā)起總攻,紅四方面軍突擊隊從絲公山與白虎嘴兩面夾擊,很快攻下敵軍團部,勝利占領(lǐng)長卿山。駐防縣城內(nèi)敵軍見長卿山失守,立即傾巢而出,經(jīng)南橋向魏城、綿陽方向逃竄。紅四方面軍乘勝追擊,在城南石馬壩、火燒橋等地攔截敵軍,繳獲長短槍支200余支,彈藥及其他軍用物資無數(shù)。

  紅四方面軍攻占長卿山后,即在長卿山上構(gòu)筑戰(zhàn)壕,以防敵軍反攻。三道戰(zhàn)壕,共有四五里之長,雖經(jīng)風(fēng)雨剝蝕,但寬約二至五尺、高約一米多的戰(zhàn)壕掩體至今仍清晰可見。

  劉文介紹,在紅四方面軍攻下長卿山的當(dāng)天,紅四軍十二師就順利占領(lǐng)了梓潼縣城。次日,紅四方面軍以“西路軍政治部”的名義,向全軍各部隊和各地區(qū)印發(fā)了戰(zhàn)斗捷報。紅四方面軍進駐梓潼后,宣傳黨的思想,組織發(fā)動群眾,開展黨政建設(shè),傳播革命火種。為捍衛(wèi)紅色政權(quán),梓潼有7000多人參加紅軍。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