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題:憶親人、祭英烈、踏春游——這個清明節(jié)各地這樣過
新華社記者
楊柳依依道春意,又是一年清明時。
今年是清明節(jié)正式成為國家法定假日的第15個年頭。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在清明掃墓祭祖和踏青游春的風俗。這個清明節(jié),盡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各地群眾還是在保障自身安全前提下,通過各種形式緬懷先人、致敬英烈、游覽春景。
憶親人,在追思里傳承清正家風
“您不曾離去”“永遠懷念”“愿那蘇醒的萬物帶去我的思念”……在湖南江永縣上江圩鎮(zhèn)河淵村村民何云峰家族微信群里,20多條信息陸續(xù)跳出,表達著對先人的思念。
這個清明節(jié),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不少群眾無法如愿返鄉(xiāng)祭掃。網(wǎng)絡祭掃成為備受關(guān)注的新型祭掃方式。
民政部數(shù)據(jù)顯示,僅清明節(jié)假期首日,在全國2000多個網(wǎng)絡祭掃平臺上,網(wǎng)絡祭掃群眾就達69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5.7%。
此外,到公墓、陵園祭掃的人群不再拿著鞭炮、紙錢,鮮花成了他們寄托哀思的新選擇。
在云南昆明,今年74歲的市民楊青云和妻子買了126枝菊花祭奠親人。楊青云告訴記者,以前祭掃時都是燒紙錢祭奠,紙灰漫天、煙霧嗆鼻。從前年起,他們開始用鮮花祭掃,環(huán)保又安全。
“相較于形式,祭掃更應看重的是心意。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形式,當人們在內(nèi)心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就是家風和精神的傳承。”北京社會管理職業(yè)學院生命文化學院副院長徐曉玲說。
祭英烈,在緬懷中凝聚前行力量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在清明這個慎終追遠的特殊日子里,許多人選擇緬懷先烈、祭奠忠魂。
拔草、添土……江蘇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長眠著2000多位壯烈犧牲在鹽南阻擊戰(zhàn)中的革命先烈。清明前夕,村民卞華和兒子卞康全忙著為烈士墳塋添土。從祖父卞德容,到父親卞華,再到卞康全,這一家三代已在這里義務守墓70余載。每年清明為烈士掃墓早已成為這個家族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
“清明是祭拜親人的時節(jié)。這些為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就是我們最親的人。他們的故事不能被遺忘。”卞康全說。
今年清明節(jié),由于疫情等因素影響,一些烈士陵園暫時關(guān)閉,一些烈士家屬無法到現(xiàn)場祭掃,但烈士們并不孤單。
在地處邊境的云南省紅河州,由當?shù)赝艘圮娙耸聞站趾土沂苛陥@干部職工組成的志愿服務隊隊員統(tǒng)一著裝,為烈士墓碑描紅、清理落葉枯枝、敬獻鮮花、深深鞠躬。
在江蘇常州,當?shù)赝艘圮娙耸聞站趾土沂苛陥@工作人員提前與30余位烈士家屬取得聯(lián)系,了解需求,并在清明節(jié)期間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為他們提供點對點的幫助。
不一樣的祭奠形式,一樣的真情流露。
今年清明,人們將緬懷英烈的情感在“云端”釋放。
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宣傳中心聯(lián)合全國多地英雄烈士紀念設施5日開展2022年“清明祭英烈”主題慢直播紀念活動。在12小時不間斷慢直播中,網(wǎng)友通過留言互動、線上獻花等形式寄托對英烈的哀思,表達對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傳承之志。截至5日14時,直播獲得超過2781萬人次的網(wǎng)友觀看。
緬懷英魂,汲取慨然前行的力量。
“我們要以這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為方向指引,好好學習,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江西豐城中學高一學生張悅在網(wǎng)絡祭掃平臺的留言道出了廣大群眾共同的心聲。
踏春游,守護文化根脈、探尋春的氣息
伴隨鐘鼓聲響起,全體肅立,身著民族服飾的少年兒童唱響《黃帝頌》……4月5日上午,壬寅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延安黃陵縣橋山黃帝陵舉行。
在敬獻花籃和恭讀祭文后,全體參祭人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隨后登場的樂舞告祭亦古亦今、大美大雅,一條56米的“巨龍”騰空而起,形象再現(xiàn)了“橋山龍馭”的傳說。
“我2006年就來祖國大陸發(fā)展,從我第一次參加公祭活動到今天這次,每年都見證著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共同守護民族根脈的盛典,內(nèi)心非常自豪,同時也感謝國家出臺政策,給我們臺灣同胞提供了良好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作為代表,西安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林政忠在典禮上敬獻了花籃。
視頻直播、線上線下聯(lián)動、打造網(wǎng)上祭祖平臺……在“中華云祭祖”平臺中,無法親臨現(xiàn)場的炎黃子孫可以“云游”黃帝陵,虛擬體驗點燭、獻花等祭祖儀程;不少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發(fā)布自己所處的位置和祝福話語,表達拳拳赤子情懷。
舉辦文化活動守護民族根脈,踏青出游探尋春的氣息。
清明假期,北京市屬公園推出30處賞花踏青地。在玉淵潭公園觀賞嬌俏可愛的早櫻;在頤和園樂壽堂、玉瀾堂,天壇公園齋宮等地感受玉蘭花開的詩情畫意;在北京植物園看粉嫩的遼梅山杏與潔白的白花山碧桃交相輝映……清明節(jié)期間,北京市屬公園嚴格執(zhí)行“限量、預約、錯峰”等防疫措施,游人提前網(wǎng)絡預約購票、科學佩戴口罩、錯峰游園,踏青防疫兩不誤。
不只是在北京,在陜西西安白鹿原影視城,身著漢服的游客賞花品茶、誦詩投壺,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濃厚氛圍;在甘肅敦煌鳴沙山下,千畝杏花競相綻放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舉措的同時,市民游客踏青尋春、親近自然,不負好春光。(記者高蕾、范思翔、邱冰清、謝櫻、蔡馨逸)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