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水稻秧苗長勢正盛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在游仙區(qū)仙鶴鎮(zhèn)金龍村的稻魚共生田地里,綠色的水稻秧苗長勢正盛,撥開水稻,還能看見一條條肥美的魚兒在歡快地游來游去。
“逮到了,逮到了!”“抓緊點,別讓魚跑啦!”眼下,正是稻田魚苗投放的時間,仙鶴鎮(zhèn)金龍村村民們正忙著把鮮活的魚苗投放到翠綠的稻田中。
這片“上有秧下有魚”的稻魚共生田,之前因不能排水且儲水性能不好等原因畝產極低,當地老百姓十分苦惱。去年,經村里向政府申請,通過集體經濟將20畝稻旱田改造成“稻魚共生”種養(yǎng)殖結合模式,將其盤活。
逮到魚了
仙鶴鎮(zhèn)金龍村黨支部書記白成清告訴記者:“魚的市場價格一般賣8元1斤,我們稻魚共生田里的魚要賣到12元。平常的稻米是賣2元多1斤,我們田里產出的稻米可以賣到6元多1斤。去年稻田收了1200多斤稻谷和近600斤魚,總收益近5萬元。”
“魚在稻田內活動,既能改善土壤,提升肥力,同時稻花魚大量攝食蚊子幼蟲、釘螺、水草,能夠對稻田起到除蟲、除草的效果,降低人力成本。”白成清介紹,“這20畝田平時只需要1個人來養(yǎng)護就足夠了。”
在村集體經濟的輻射影響下,周邊10余戶農戶也加入了稻魚“共生”生產隊列中。農戶魏斌告訴記者:“引入稻魚‘共生’后,我家收入比以前光種水稻每畝增收接近6000元,今年也打算把家里剩下的幾畝田做成稻魚‘共生’。”(宋揚 李洋 綿報融媒記者 周鈺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