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日舉行的綿陽市愛耳日公益音樂會上,有這樣一個動人畫面:臺上,架子鼓演奏者在激情敲打,鼓槌在鼓面和镲片上跳躍、翻飛;臺下,13名聽障小朋友隨著架子鼓強烈而明快的節(jié)奏,雙手揮舞著。
在第25個全國愛耳日即將到來之際,為了通過音樂的力量,提高公眾對聽力健康的關注度,同時推動人工智能助聽輔聽等產品在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領域的應用,綿陽緊緊圍繞“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主題,舉辦了愛耳日公益音樂會,邀請了接受聽力語言康復訓練的13名聽障小朋友來到現場,共同聆聽音樂的美妙。
悠揚的古箏琴音宛如山澗流水,婉轉而綿長;薩克斯獨奏曲低沉渾厚,如泣如訴;來自古老民族的羌笛之聲,空靈高遠飄蕩在空中……在這場匯聚古今中外音樂元素的音樂會上,7歲的坤坤小朋友全情投入,忍不住搖晃著腦袋,嘗試跟隨節(jié)奏悄然哼唱。
患有先天性聽力損失的坤坤,在完成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手術后,已經接受了連續(xù)4年的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如今,他已順利進入普通幼兒園學習,日常交流也沒有問題。“今天的音樂好好聽,我很喜歡,我要保護耳朵聽美妙的聲音。”音樂會結束后,坤坤對著鏡頭說。
這場公益音樂會對演奏者而言,也是一次特殊的體驗。“第一次為聽障小朋友們表演,所以特意選了一首比較歡快的曲子。”琵琶獨奏曲的演奏者羅雨婷在得知表演消息后,精心選曲、勤加練習,帶來了極佳的表演效果。“希望小朋友們能在歡快優(yōu)美的旋律中獲得不一樣的視聽體驗,感受到我們民族音樂的魅力。”羅雨婷說。
將聆聽音樂引入聽障兒童的日??祻陀柧?,是綿陽近年來聽障兒童康復訓練的一個重要內容。綿陽市殘聯副理事長簡文峰表示,隨著醫(yī)療康復技術的進步,聽障兒童能通過人工耳蝸手術以及助聽器等手段,使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關愛不止于此。連日來,綿陽市殘聯協同各級殘聯、醫(yī)療機構、社會助殘組織等廣泛開展了多層次、多點位的愛耳日宣教志愿服務活動,愛耳護耳知識專題講座、耳鼻喉義診、調試助聽器等系列活動,在廣大市民中掀起了愛耳護耳熱潮。
(涪江觀察記者 彭紫薇 楊沐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