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石(三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比喻雪花積壓在樹枝上,像梨花盛開。然而,人們讀到這首詩時,腦海里呈現(xiàn)的畫面,完全是春二三月漫山遍野的梨花盛開,似雪不是雪,基本與雪無關(guān)。
日常畫畫寫生,我去過很多個梨園農(nóng)家樂,尋覓梨花滿山的意境??衫鎴@的規(guī)模都太小,如三臺縣城鳳凰山以前就有個梨園,一大片梨樹,里面穿插幾株桃子樹。每當花兒盛開的季節(jié),幾朵粉色的桃花在潔白的梨花叢里,分外妖嬈。不過這片梨園,不過數(shù)百株,哪能用“千樹萬樹”來形容呢?于是,追尋那個“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境,一直陪伴我走過青春歲月,步入中年序列。
偶然的一個機會,得知北壩鎮(zhèn)芙蓉村有一個梨園壩。起初,我以為這就是一個地名,或如同一般的梨園,觀賞性不強。可當我懷著反正就是去一趟的想法,走進這個梨園,卻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原來梨園壩種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說近一點,那也是在清朝雍正年間,謝氏人家從青冬壩遷徙到這個依山傍水的寶地落腳,在原梨樹園子的基礎(chǔ)上,再次遍種梨樹。
目前,數(shù)千株梨子樹大約三五年樹齡,但更對我胃口的是老得都空了心的那100多株梨樹,可有三五百歲了哦。幾百歲的空心梨子樹,依然一樣的花兒盛開,一樣的碩果累累。更令我著迷的是樹形,虬枝盤旋,枯樹著花,顯出一種特別的韻味,對我們熱愛書法國畫的人而言,有很大的啟迪。
謝家的長輩老人說起老祖宗種梨賣梨的故事,帶著幾分自豪侃侃而談——梨子摘下來后,裝進竹籠篾筐,上船順著涪江走水路,下重慶趕武漢,甚至到上海,我們的梨子品種多,口味好,賣得遠……梨園壩的梨子分為豐水梨、脆冠梨、芝麻梨和白梨子。說起這白梨子,深受上海滬劇藝術(shù)家們喜愛,滬劇名角王筱新、衛(wèi)鳴歧等戲劇藝術(shù)家練聲護嗓,少不了這潔白的雪花梨。
梨園壩賣梨子,有著不一樣的法子。他們把梨子果果從樹上摘下來后,不是用秤過磅,而是用手捏一把,二指、三指、四指……這樣分大小,按照捏出的大小論價。從清朝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梨園壩的人幾百年都沿襲這個方式論價交易。
梨子豐收的時節(jié),從過去的大船小船碼頭囤貨,再到解放后大車小車坐等梨子下樹,那豐收的景象,已經(jīng)不再敢多想。
星光如梭,新時代新農(nóng)村的梨園人,多個產(chǎn)業(yè)發(fā)展,在梨樹周邊種植枇杷、油菜。春日的梨園壩生機勃勃,金燦燦的油菜花,潔白的梨花交相輝映。待到盛夏時節(jié),這千樹萬樹的果實,將從這沃野之上,流通到城市里的市場上,擱在每家每戶的果盤,甜蜜著生活,滋潤著歌唱家的嗓子,或者放入酒缸里,泡一壇文人的豪氣,寫幾句關(guān)于這個春天的某種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