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了解中國人”的作家,他的洞見永不過時。他充滿“當下性”,甚至會時時刺痛我們。
我碩士讀的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魯迅應該是必須認真讀的作家。但是,直到我讀研二的時候,才決定認真讀一遍《魯迅全集》。2004年冬天的北京地壇書市,我花260元買了一套二手《魯迅全集》,扛回了學校。
那是我第一次認真讀《魯迅全集》。因為是二手書,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前幾卷都有這套書原主人的批注,用的是細細的鉛筆,字體娟秀,我猜那一定是一位女性。她為什么要讀魯迅呢,有著怎樣的故事?讀到后來我有點得意,因為后面的幾卷都沒有批注了。我比她(希望是她不是他)讀得更多。
讀《魯迅全集》對我來說有直接的收獲,因為我的碩士畢業(yè)論文有相關內容。但是,畢業(yè)后,我沒有再從事研究現(xiàn)代文學的工作,在畢業(yè)前夕,我把《魯迅全集》賣給了一位同學,價格仍然是260元。這讓我感到自己賺大了,也感受到經(jīng)典的價值,它是不容易貶值的。
2009年,我已經(jīng)畢業(yè)4年,在網(wǎng)上和一位朋友聊天。她問我生日愿望是什么,我說,希望能再次擁有一套《魯迅全集》。沒想到,她當即就在網(wǎng)上下單買了一套,兩天后就送到了我上班的地方。那時我租住在四川大學一個宿舍,下夜班后,我打車回去,但是從大門到住所,必須自己搬運——我流了和幾年前一樣的汗水。有一種奇妙的感覺,我似乎回到了當初的讀書時光。
這套新版《魯迅全集》,打折后是560元。我已經(jīng)參加工作,也不是買不起,但是不經(jīng)意間一句話,卻讓我再次擁有一套嶄新的《魯迅全集》。和書有關的友誼,總是最單純最動人的,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通讀一遍,才能對得起朋友這份心意。
接下來是我人生中最愜意的一段時光。我在報社上夜班,要在下午4點到崗。每天早上10點起床后,我在川大找一個教室,坐下來認真讀《魯迅全集》,到下午3點起身步行去報社,這樣我每天都可以看5個小時。
為什么要讀魯迅?對我來說,最直接的原因是被朋友送書感動,必須讀完才對得起她。這一次讀全集和讀書的時候有很大不同,那時是“專業(yè)”,要做論文,心中想著前人的研究成果,看能不能讀出新意來。這一次沒有任何人要求我讀,也不需要做任何研究,完全回歸“普通讀者”本位。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接觸到一個更可愛、更真實也更個人化的魯迅,也就是“我的魯迅”。讀《兩地書》中他和許廣平的通信,感受到他作為一個讀書人的浪漫、小氣和膽怯。他是一個普通男人,有一點小心思,但是不太會談戀愛。那時,他已經(jīng)是一個名教授、名作家,但又多么笨拙,而這種笨拙又讓人感動。
后來,我沒有再從頭到尾通讀過《魯迅全集》,但是幾乎每年都會隨便挑一卷認真讀一下,包括他的日記。第一次讀《魯迅日記》的時候,心中裝的是“現(xiàn)代文學史”,希望每一頁都有深意。但是現(xiàn)在再讀,就真的是讀日記本身。他是怎么逛書店的,日常花銷是多少,為哪些事生氣,我獲得的是一個生活化的魯迅。比如,我讀日記后得知,魯迅在上海的時候,是喜歡喝咖啡的,而且是冰咖啡。
這些年讀得最多的是《故鄉(xiāng)》。這篇小說的一部分,曾入選中學課本,告訴我們少年閏土是多么單純美好,而中年閏土則愚昧麻木,這都是舊社會的錯。如果讀完全篇,你會發(fā)現(xiàn)小說中“我”的悲哀。他在故鄉(xiāng)中看不到希望,但是又不愿意絕望,于是再次出發(fā),到大城市尋找答案。
我把《故鄉(xiāng)》看成是中國現(xiàn)代“還鄉(xiāng)記”的鼻祖,到現(xiàn)在為止,都沒有作品真正超越它。魯迅在故鄉(xiāng)中看到的景象,和今天我們從大城市返回農(nóng)村老家看到的,有什么根本性不同嗎?并沒有。我們看到的仍然是觀念和人之間的隔閡,仍然是童年的消逝和成年人溝通的困難。這篇小說是1921年寫的,已經(jīng)超過100年了,但是中國人仍然沒有走出“故鄉(xiāng)”。
魯迅重新成為我思考的起點。我已經(jīng)忘記自己曾把讀魯迅當成專業(yè),而只把它當成常讀常新的日常讀物。有一陣子,我想寫一個系列的“魯迅專訪”,就很多熱點新聞事件求教于他,相信他老人家會給出精彩的答案。他當然不知道互聯(lián)網(wǎng)是何物,但是作為“最了解中國人”的作家,他的洞見永不過時。他充滿“當下性”,甚至會時時刺痛我們。(張豐)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