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鼓、敲起鑼、舞起龍……2月5日,綿陽市三臺縣中新鎮(zhèn)樂加火龍節(jié)在樂加場鎮(zhèn)舉行,吸引周邊上萬群眾及游客“逐龍”鬧元宵。
火樹銀花不夜天,金色龍頭在煙霧中時隱時現(xiàn),“舞龍人”赤裸上身、頭裹毛巾,在鑼鼓聲中,隨著“引龍人”手持的彩色龍珠,不斷變換招式。兩條“火龍”時而翹首仰視,時而回頭低顧,時而搖頭擺尾;龍掉頭、龍穿花、龍翻身、滾龍搶柱……
在喧天的鑼鼓聲中,金龍從原樂加鄉(xiāng)政府廣場出發(fā),沿著主街道行進,鑼鼓聲、鞭炮聲、人們的歡呼聲響徹夜空。“火龍”輪番擺陣嬉耍,歡騰穿梭,千姿百態(tài),妙趣橫生,舞出群眾歡慶喜樂,舞出新年新希望。
據(jù)了解,舞龍燈作為一項傳統(tǒng)民俗,是喜聞樂見的鬧元宵表演。三臺樂加火龍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還入選了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據(j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蔣斌介紹,舞火龍時,舞龍人要脫去龍衣,觀賞者可以手持煙花噴向龍身與舞龍者。正是因為火龍、舞者、觀眾三位一體的極度密集的交織與碰撞,燒火龍的氣氛才會如此熱烈奔放。
“我還是小娃兒的時候,年年都看舞火龍,熱鬧得很!”今年70多歲的姚書廣大爺說,因為疫情防控需要,舞火龍活動暫停了三年,再次看到熱鬧的舞火龍,他感到十分開心。
"我已經(jīng)連續(xù)拍攝了十幾屆樂加舞火龍表演。闊別三年,又看到這熱鬧歡騰的場景,激動得很!"攝影愛好者尹小龍激動地說。
“舞火龍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技藝,從制作到表演,都很講究。”中新鎮(zhèn)鎮(zhèn)長陳東陣表示,今年舞火龍活動用了很多新人和年輕人,就是希望能將這一技藝不斷傳承、發(fā)揚光大。
(劉玉明 綿報融媒記者 李春梅/文 胥江 蔣浩/圖 蔣浩 王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