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有效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安州區(qū)秀水鎮(zhèn)第一小學本著讓每位家長放心,對每位學生負責的初心,對學校課后延時服務工作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拓展改進。
為了給學生搭建舞臺,讓延時“作業(yè)”成果化。開學初,該校布置了延時服務“作業(yè)”成果展。在成果展上,孩子們展示了各項才藝:竹編、草編等作品給人透空的美感,孩子們的專注力得到了提升;金錢板特色社團,為安州區(qū)的非遺傳承留下了星星之火。一段段精彩的舞蹈,一首首動人的歌謠,都在傳遞著孩子們在延時服務課程中的成長、進步、快樂和幸福。
據(jù)了解,為確保延時服務工作更有效開展,充分尊重家長、學生的需求和意愿,該校遵循“三個自愿”原則,即學生自愿參加、教師自愿參與、課程自由選擇,科學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工作。
在黨支部書記、校長劉文菊的帶領下,從師資安排、課程設計、社團遴選、安全保障等方面對本期學校課后延時服務進行了精心、周密的安排部署,構建了作業(yè)輔導+社團活動+勞動教育STEAM課程的延時服務課程框架。延時服務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兩個時段,每個時段時長為一小時。充分保障了學生在校作業(yè)輔導和興趣特長的培養(yǎng)。一是結合“六項管理”,特別是“作業(yè)管理”,落實專人督查,確保延時服務第一課時班科老師集體“坐班級”輔導作業(yè),杜絕上新課,讓所有學生能“空書包”放學回家。二是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設置,為學生量身設計20個特色課程,確保學生“人人有選項”,體育類的籃球、足球、田徑、跳繩……藝術類的金錢板、中國舞、合唱、口風琴、鼓號隊、古箏、小提琴、創(chuàng)意美術、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國畫、象棋……學科類的習作與應用、信息技術、神機妙算、小記者、口語與交際……滿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需求,真正實現(xiàn)在“課程為學生服務”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劉文菊表示,“鞏固所學”“培養(yǎng)興趣”“傳承文化”,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更深切的意識到關心活潑的人,而不是冰冷冷的分,教育才能溫暖,有溫度!下一步,學校將繼續(xù)深入探索“課后服務”開展的形式,不斷調(diào)整完善“課后服務”的內(nèi)容,充實特色課程,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解家長之憂,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全面成長。 (劉文藝 黃友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