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楊文軍
在安州區(qū)秀水鎮(zhèn),每逢雙號的趕場日,就有三三兩兩的茶客走進四川評書傳習館。在茶香氤氳中,一杯蓋碗茶、一段傳奇故事,茶客在這里傾聽談古論今、說事說理、說人說心……
這里,就是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評書項目的傳承人——楊文軍的茶館。從翩翩少年到兩鬂斑白,轉(zhuǎn)瞬40余年,楊文軍憑借一方醒木、一張利嘴,講述一個又一個風云傳奇……
替補上臺
與評書結(jié)下不解之緣
近日,記者來到有著千年歷史的安州區(qū)秀水鎮(zhèn)。
“黃旗滾滾,旗幡招展,烏鴉飛不過旗桿,蛇兒串不過馬蹄,前打朱雀旗,后打玄武旗,左打青龍旗,右打白虎旗,一天旗,二地旗,三人旗,四象旗,五虎群羊旗,六合旗,七星旗,八卦旗,九宮太陽旗,十面埋伏旗……”臺上,楊文軍口若懸河,一串串妙語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臺下,茶客聚精會神,隨楊文軍手指扇舞,仿佛已置身戰(zhàn)旗招招、馳騁千軍萬馬奔騰的沙場。
“啪!”隨著醒木落案,茶客方才從久遠的故事中回過神來,推開蓋碗茶的蓋子,緩緩啜一口清茶……這樣的場景像老電影一樣,隔天就在茶館上演。
評書,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口頭講說表演藝術(shù)形式,從宋代開始流行,因其有“談古論今寓興邦之大計,褒忠貶奸頌禮義之先賢”之說,而享有“高臺教化”的美譽。
自清末民初以來,評書一直活躍在安州各大場鎮(zhèn)的茶館里。楊文軍是地道的安州秀水人,年少時常隨父親到茶館聽評書,逐漸對評書有了興趣。后來,哪里有說書茶館,他就去門前站著聽。
1983年,楊文軍16歲。一次偶然機會,他聽夜書正聽得津津有味,說書先生陳安民身體突感不適,臨時“抓包”楊文軍上臺,替他講完后續(xù)的章節(jié)故事。
楊文軍上臺不慌不怯、徐徐道來、一鳴驚人,從此與評書結(jié)下不解之緣。師從陳安民學藝一年多后,他隨即在安州河清、桑棗、黃土、安昌等地講書。
“要想出口成章,除了苦學苦練,沒有捷徑。”楊文軍回憶,當學徒時,市面上可供學習的評書墨本屈指可數(shù),基本上靠師父口傳心授。
采訪時,楊文軍翻開陳舊泛黃的手抄筆記本,里面有他珍藏的《雙貴圖》《十劍圖》和《玉獅帶》等,這是師傅陳安民口傳給他的代表性書目。
絡(luò)繹不絕的聽書人
秉持信念
弘揚正義講述時代變遷
在楊文軍看來,評書雖源于草根市井,但弘揚的是社會的道德正義,講述的是時代的更替變遷。
楊文軍說,“評書既是‘最簡單’的,一人憑一張嘴,輔以醒木、折扇、手帕等道具就可表演;它也是‘最難的’,一開口就要表現(xiàn)‘生旦凈末丑’‘喜怒哀樂憂恐’,既要說出人的內(nèi)心,還要與時代呼應,鞭笞假丑惡,褒揚真善美。”
秉持這樣的信念,楊文軍錘煉40年,輾轉(zhuǎn)于中江、三臺、廣漢、什邡、江油、綿竹等地的茶館說書。他講述的內(nèi)容,題材大多改編于演義小說,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水滸傳》等;也有師傅陳安民創(chuàng)作的書目,如《雙貴圖》《銀河圖》《玉獅帶》等;還有一些紅色題材的改編作品,如《紅巖》《解放—江山島》《紅燈記》等。
一扇收天地、兩唇道古今。楊文軍講評書時,他常將歷史故事與當下實事穿插展開,談古論今,針砭時弊,道出時代變遷。他的每一講時長為40分鐘,對于篇幅較長的章回體小說,往往講述一部的時間,可長達一個月。
楊文軍認為,高超的表演手法是“眼有所視,手有所依,足有所立,言未發(fā)而表樂俱出于前”。
位于秀水鎮(zhèn)的四川評書傳習館
他用一口本地方言,幽默風趣地嬉笑演繹,一人多面、一腔多調(diào),舞臺效果在醒木里、眼神里、手勢里呈現(xiàn),貫口、爆發(fā)、停頓里藏著“千軍萬馬”,聽眾情緒隨書中情節(jié)跌宕起伏,廣受茶客喜愛。
從1992年,楊文軍接管師傅陳安民在秀水書堂講書,到1994年,自己開茶館講書,楊文軍收獲了幾代愛聽他說書的茶客“粉絲”。
發(fā)揚光大
廣泛傳播傳統(tǒng)文化
采訪當天,69歲的葉光金點了一杯蓋碗茶,靜靜落座在靠墻的八仙桌前。他告訴記者,自己六七歲時就常跟在父親身后,在秀水的茶館聽書“鏟鍋巴”,轉(zhuǎn)眼間,他在這里已經(jīng)喝了50多年的茶。
蓋碗茶從最初5分錢一杯,到現(xiàn)在5元到10元一杯不等,追隨他的老茶客從未離開。如今開茶館、講評書雖不足以完全維持自家支出,但對楊文軍來說,“茶館虧錢也要開!愿意光顧茶館的老茶客喝的不只是茶,還是習慣,是往事,也是鄉(xiāng)愁。”
楊文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讓楊文軍倍感欣慰的是,多年的堅持也帶給了他更多價值感和歸屬感。從2006年到2022年,楊文軍先后成為縣級、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評書傳承人。2023年,他重裝了茶館,把草編、川劇變臉非遺項目融入其中。茶館先后被評為四川評書傳習館、第八屆中國成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非遺體驗基地。
在這里,楊文軍常給小朋友們講解館內(nèi)的非遺文化故事,還表演《話說秀水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活佛濟公》等評書片段,現(xiàn)場的孩子們喝彩不斷、掌聲不斷、笑聲不斷……
在茶館以外,楊文軍還經(jīng)常赴外地參加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在各大文旅節(jié)慶活動中,他講評書的身影時?;钴S在綿陽各個景區(qū)。
提及傳承,他更看重的是年輕受眾。“這是一種責任。”楊文軍積極收徒傳藝,培養(yǎng)評書代際傳承人。目前,其女兒楊健較全面地掌握了四川評書的講說技巧,已是四川評書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
他還經(jīng)常進校園、進社區(qū)傳播評書,讓更多青年及大眾認同這一傳統(tǒng)文化,提高評書影響力。
楊文軍期待,通過評書講述,向年輕一代呈現(xiàn)生動的中華歷史進程,體會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樹立起我們的文化自信。
(記者 李春梅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