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襄文昌文化盛舉 同譜民族復興華章
——聚焦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
辛丑年文昌祭祀大典現場
弘德崇文、共襄文昌文化盛舉,和衷共濟、同譜民族復興華章。
3月15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梓潼縣七曲山大廟拉開帷幕。這是2021年四川首個大規(guī)模、高規(guī)格的川臺交流盛會,也是在梓潼文昌祖庭于2020年12月被國臺辦批準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后,開展的一次兩岸同胞文化、經貿、情感交流盛會。兩岸嘉賓200余人在現場共襄盛舉,其中近50位來自大陸多地的臺商臺生、專家學者來梓潼參加活動。
一直以來,文昌文化得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傳承和弘揚,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已成為四川省對臺文化交流活動的一張靚麗名片。自2010年起,通過連續(xù)多年成功舉辦“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吸引大批臺胞尋根問祖,為臺灣學子來川開展巴蜀文化體驗營提供平臺載體,積極宣揚文昌文化。據統(tǒng)計,來梓潼交流的臺灣有關團體已有100余批10000余人次,梓潼縣也先后組織13批160人次赴臺開展“兩岸文昌文化季交流活動”。
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
同根同源 共祭文昌
當日上午10時30分,沿襲古老廟會習俗,三通圣鼓,七曲山大廟正門徐徐開啟,辛丑年文昌祭祀大典拉開帷幕。兩岸嘉賓及廣大信眾、游客,身披綬帶,肅立注目,共同參與祭祀,共同見證華夏兒女一脈相承的文化信仰。臺灣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南開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黃清賢說:“文昌文化在海峽兩岸被認知的主要內容,包括“崇文、重教、明理、修身、做人、行善”,倡導的思想不但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形態(tài),還是彌足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據考證,文昌祭祀清代即列入國家祭典,包括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三個環(huán)節(jié)。初獻禮環(huán)節(jié),21名兩岸學子身著漢服向文昌帝君恭獻書卷,演繹誦讀“善書三圣經”之一的《文昌陰騭文》節(jié)選。亞獻禮環(huán)節(jié),兩岸企業(yè)界代表和學者代表依次上香,祈愿福澤盛世、國泰民安,敬誦《辛丑年文昌祭祀大典祝文》。終獻禮環(huán)節(jié),嘉賓向文昌帝君敬獻花籃,敬誦《辛丑年文昌祭祀大典祭文》,表達對文昌帝君的追思和尊崇。
本次祭祀大典在尊重傳統(tǒng)祭祀規(guī)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既突出古色古韻,又體現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文昌祭祀大典以“弘德崇文”為核心思想,按照傳統(tǒng)文昌祭祀“三獻禮”規(guī)制,全程伴以祭祀歌舞“六佾舞”。整個慶典莊嚴肅穆、精彩隆重,不僅鞏固了兩岸文化同根、血脈同源的認同感,同時也為傳承弘揚文昌文化賦予了新的含義。
當日,在臺灣彰化鹿港文武廟文祠廣場也在盛大祭祀文昌。通過視頻傳訊,活動現場與島內近200位基層民眾和文昌信眾進行了線上交流,相互分享盛況,共祭文昌帝君,共同傳承文昌文化,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游客張軍說:“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文昌文化交流活動搭建起交流平臺,希望臺灣同胞和四川攜手同心,共同推動兩岸關系云開霧散、春暖花開,共創(chuàng)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臺灣文昌祭祀現場
文化搭臺 經貿唱戲
“我們今天簽約的是核酸定性定量檢測試劑生產線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將實現年產值收入1.5億元以上。選擇在梓潼‘綿陽臺商產業(yè)園’,就是因為這里的投資環(huán)境非常好。”四川省凱瑞華創(chuàng)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約人員胡俊說。
梓潼縣堅持以文昌文化為紐帶促進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加強對外開放與經濟合作。3月15日下午,海峽兩岸(梓潼)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在綿陽臺商產業(yè)園和四川省文化藝術學院舉行,梓潼縣與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汽車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廣核綿陽梓潼風力發(fā)電有限公司等簽署二次雷達系統(tǒng)試驗基地項目、四川汽車職業(yè)技術學院梓潼校區(qū)項目、梓潼縣演武30MW風電場項目和馬迎27MW風電場項目20個,項目總投資81.75億元。梓潼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副局長張佑君說:“梓潼縣將主動作為,積極為企業(yè)做好相關服務工作,為投資者提供優(yōu)質、高效、快捷的服務,確保企業(yè)來的了、留得住、可發(fā)展、可雙贏。”
據悉,通過文化搭臺,經貿唱戲,大力吸引臺商前來綿陽、梓潼投資興業(yè),已有120家臺企落地綿陽發(fā)展,投資總額36億元人民幣。
省臺辦副主任袁明說:“近年來,以文昌文化為媒,四川與臺灣開展了系列交流活動。四川將繼續(xù)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貫徹落實‘川臺70條’‘26條措施’”等惠臺利民措施,用心用情用力為臺灣同胞在川學習生活、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不斷增強臺灣同胞在四川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希望廣大臺灣同胞搶抓機遇,扎根四川樂學習、謀發(fā)展、享生活,融入、見證偉大新征程。”
文昌祭祀表演
建好基地 加強交流
在開幕式上,國臺辦交流局副局長李京文宣讀了《關于在四川綿陽梓潼文昌祖庭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批復》,并現場授牌。
北孔子,南文昌。梓潼是被海內外華夏子孫公認的全國文昌文化發(fā)祥地,七曲山大廟是全國文昌祖庭。七曲山風景區(qū)地處劍門蜀道風景名勝旅游區(qū)南端,是“三百里程十萬樹”的蜀道翠云廊的起點。景區(qū)集國家4A級旅游區(qū)、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等多項桂冠于一體,目前成功進入創(chuàng)建國家5A級景區(qū)文旅部景觀質量評審名單。七曲山風景區(qū)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筑、古文化為主體的人文景觀50多處。孕育出的洞經古樂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全人類寶貴文化遺產”。
梓潼縣充分發(fā)揮七曲山風景區(qū)特色地域文化資源優(yōu)勢,支持并承辦川臺人文交流活動,讓臺胞深入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先后高質量承辦了五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文昌杯”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及各類賽事活動,促進文旅產業(yè)深度融合,成為搭建川臺交流的一張名片。
綿陽七曲山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勇說:“從2017年開始,梓潼縣計劃投資6億元,建設17個旅游項目,全面提升景區(qū)的形象和接待能力,積極打造游客滿意景區(qū),為高質量承辦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夯實基礎。”
文昌祭祀現場
延伸鏈條 做好傳承
3月15日下午,文昌文化交流系列文化、經貿活動在活動分會場——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梓潼校區(qū)漸次展開,一場文化藝術饕餮盛宴向四方嘉賓、游客隆重呈現。
在文昌學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素有“音樂活化石”之美譽的文昌洞經古樂正拉開展演的序幕?!段牟潯贰度贰渡狡卵颉贰都橹洹?,由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文昌洞經古樂團”傾情演奏了一曲曲動聽的音樂。游客李俊說:“這種富有穿透力的音樂語言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恬淡閑適、深幽玄虛的藝術世界,給人妙不可言的藝術享受,令人陶醉。”
洞經古樂相傳是專為祭祀文昌帝君而演奏的一種音樂。洞經古樂起源于四川,發(fā)祥于七曲山大廟,以詠唱道家經典《文昌大洞仙經》而得名,流傳至今已有840多年。為傳承洞經古樂,梓潼縣專門成立了文昌洞經古樂樂團,并在文昌一小成立了洞經古樂少兒傳習所。
為更好傳承弘揚文昌文化,2016年,梓潼縣引入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建立梓潼校區(qū),打造全國藝術教育實踐實訓示范基地,努力培養(yǎng)高素質文化藝術人才,助推梓潼“文旅興縣”戰(zhàn)略深入實施。
2020年,梓潼縣文昌藝術小鎮(zhèn)被批準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梓潼縣文昌藝術小鎮(zhèn)是集文昌文化體驗、藝術體驗、科普教育、親子旅游、科技娛樂等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旅游目的地,是四川首家以“文昌文化”為藝術文化主題景區(qū)。目前,文昌藝術小鎮(zhèn)景區(qū)已成功融入到川東北生態(tài)旅游環(huán)線,秦巴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林忠偉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