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免费无码视频,韩国三级伦在线观看久,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亚洲一区少妇无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旅游 > 旅游資訊
專家詳解云南漾濞、青海瑪多地震:處不同斷裂帶,不做關聯性分析
发稿时间:2021-05-24 10:48   来源: 光明日報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2021年5月21日21時48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縣(北緯25.67度,東經99.87度)發(fā)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5月22日2時4分,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北緯34.59度,東經98.34度)發(fā)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兩次地震成因為何,有何關聯?監(jiān)測顯示,兩地地震發(fā)生后一天之內已發(fā)生多次余震,還會不會有新的大的余震發(fā)生?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等部門的專家經過會商指出,兩次地震地處我國不同斷裂帶,具體成因和地震類型不同,云南漾濞地震為前震—主震—余震型,青?,敹?.4級地震為主震—余震型,僅發(fā)生時間相近,因此,不做關聯性分析。

  均在構造運動強烈地區(qū),但相對獨立發(fā)生

  云南地區(qū)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青海地區(qū)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有記錄以來,兩地的構造運動一直都很強烈。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介紹,中國大陸受來自兩個方面大的板塊運動的影響,一個是來自東面的太平洋板塊對于歐亞板塊向下俯沖的作用,另一個是來自南面印度板塊向北的碰撞擠壓。在這兩個大的動力源作用下,使得中國大陸,特別是在青藏高原以及周邊形成了強震多發(fā)的態(tài)勢。

  專家分析,在上述大背景下,目前發(fā)生的這兩場地震仍是相對獨立的。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徐錫偉指出,青?,敹嗟卣鸢l(fā)生在巴顏喀拉塊體內部的一條活動斷層上,所在塊體主體向東運動;而云南漾濞地震發(fā)生在川滇塊體滇西地區(qū),所在塊體基本向南運動,“兩次地震之間可以說沒有關系”。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對云南漾濞地震研判后,認為該地震目前已經構成前—主—余型地震序列類型。該地位于滇西北地區(qū),距離最近的斷層是維西—喬后斷裂,較大的斷裂帶——紅河斷裂帶也存在于此處,這一構造背景也容易發(fā)生地震。

  與云南漾濞地震不同,青海瑪多縣發(fā)生的7.4級地震則為巴顏喀拉塊體邊界斷裂持續(xù)活動的結果。距離瑪多縣最近的斷層是甘德南緣斷裂,正位于巴顏喀拉塊體北部,震源機制為走滑型破裂。

  記者了解到,巴顏喀拉塊體位于青藏高原主體地區(qū)的北部,是青藏高原地殼運動方向轉變的樞紐地區(qū)之一。該塊體以北的青藏高原東北緣普遍存在著強烈的擠壓隆升作用,塊體以南地區(qū)則主要表現為東向擠出。在這種地殼形變方式強烈作用下,巴顏喀拉塊體周緣斷裂帶活動尤為強烈,強震活動頻繁。

  統計顯示,自1997年瑪尼7.5級地震以來,我國大陸7級以上強震都發(fā)生在巴顏喀拉塊體周緣斷裂上,其中不僅包括了主干斷裂上發(fā)生的2001年昆侖山口西8.1級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級地震等,還包括發(fā)生在巴顏喀拉東北角擠壓與走滑變形帶上的2017年九寨溝7.0級地震。此次瑪多7.4級地震的發(fā)生表明,目前巴顏喀拉塊體仍然是我國大陸強震的主體活動地區(qū)。

  漾濞原震區(qū)近日仍存在發(fā)生5~6級地震可能

  云南、青海接連發(fā)生地震后,有網友疑問,“今年我國地震活動是否比較頻繁?”實際上,根據中國地震局相關統計,我國大陸每年平均發(fā)生5級以上地震24次,6級以上地震4次,7級以上地震0.6次。地震多發(fā)、分布廣正是我國大陸地震活動的典型規(guī)律。

  本次云南漾濞地震后,余震相對來說較為豐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劉杰表示,原因是這個地方的斷裂帶互相交錯,導致余震活動較強,這種情況并非罕見,在有記錄的地震中約占10%~40%。此外,監(jiān)測顯示,2021年5月18日以來,云南漾濞地區(qū)附近已出現4級地震活躍的現象,地震活動水平出現快速升級,隨后發(fā)生5月21日21時21分5.6級和21時48分6.4級地震,后續(xù)又發(fā)生了多次4、5級余震,地震序列余震相對豐富,也符合前—主—余型的地震特征。

  目前,該地震序列依然持續(xù)活動,后續(xù)可能還會發(fā)生強有感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指出,目前,根據區(qū)域構造特征、歷史地震活動水平、序列特點及地球物理觀測等綜合分析認為,原震區(qū)近幾日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發(fā)生5~6級地震的可能。

  與本次云南地震不同,青?,敹嗟卣饎t呈現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特征。資料統計顯示,瑪多7.4級地震震中周邊300千米范圍內,1900年以來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5次,均為主—余型地震序列。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根據區(qū)域構造特征、歷史地震活動水平、序列特點及地球物理觀測等綜合分析認為,此地原震區(qū)近期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不會對西寧、海東、海南、黃南等地區(qū)的工作或生活帶來大的影響。

  更多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產品將投入應用

  記者了解到,在5月21日晚云南漾濞縣地震發(fā)生時,許多當地居民在電視或地震預警App上迅速收到了預警信息,隨后震級、震源等地震速報信息從微博、微信、手機短信、新聞客戶端等渠道發(fā)來,為當地公眾緊急應對提供了快捷服務。那么,有哪些技術應用于其中?

  記者了解到,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系統始于2015年,由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自主研發(fā),全自動運行,是地震信息公共服務內容生產的“大腦”。地震發(fā)生后,該系統自動測定、自主播報,同時經過快速測算形成相關震情報告,通過各種信息發(fā)布端口,一分鐘內地震震情信息可以覆蓋數億網友?!对颇洗罄碇菅h發(fā)生6.4級地震》由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于2021年5月21日21時56分39秒自動產出,用時15秒,其高速、準確、專業(yè)的特點贏得網友一致點贊。此外,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fā)的“地震預警”App也在此次地震預警中發(fā)揮了作用。

  中國地震局介紹,“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于2018年啟動,擬利用5年左右時間在華北地區(qū)、南北地震帶、東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及西藏拉薩等重點區(qū)形成地震預警信息服務能力。按照“邊建設邊服務”原則,四川、云南、河北等作為工程建設“先行先試”省份,目前已打通地震監(jiān)測、數據處理、信息發(fā)布、信息接收的地震預警系統全鏈條,四川等部分地區(qū)已開始試驗性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另據四川省地震局消息,該省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即將在今年6月投入試運行。該工程將建成一個平均臺站間約為14千米的高密度地震觀測臺網,以多方式、多渠道對全省開展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信息服務,全面提升地震緊急信息服務能力,計劃實現秒級地震預警和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

  專家指出,可以預期,豐富的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產品將在減輕地震災害、保障地震安全、服務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記者 楊舒 張亞雄)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