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又一波的黨員干部走進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方家倉,他們帶著敬仰來追尋方家倉的紅色蹤跡,汲取精神動力。黨員們展開黨旗、舉起拳頭對著墻壁上的“入黨誓詞”莊嚴宣誓。
方家倉位于國家4A級景區(qū)孔城老街入口,是清末民國時孔城河埠邊的一個大糧倉,收儲的桐城、廬江、舒城等縣市糧食從河埠碼頭上運武漢、宜昌,下運蕪湖、南京等多地。
高高的青磚院墻,一進接著一進的院落,狹長得僅能容一人通過的弄子以及二進院落里的多個門戶,從現(xiàn)存的方家倉老屋不難推測出這里曾經(jīng)的隱秘。外人不容易進入里面院落,即便進入,里面的人也早已撤離,這里便成為了早期桐城共產(chǎn)黨人秘密活動的地點。
1926年春,一位名叫劉子丹的共產(chǎn)黨人從當時的安徽省省會安慶,秘密潛回到家鄉(xiāng)孔城開展革命活動。因為方家倉隱秘,劉子丹便把這里作為秘密活動的地點,播撒桐城革命的火種。同年先后成立了桐城共產(chǎn)黨第一個黨小組與第一個黨支部,黨支部名字叫“孔城支部”。
“孔城奪槍”和歐家?guī)X暴動,讓桐城革命的火把燃燒得更旺,也讓方家倉的名聲更響。1930年春,共產(chǎn)黨人章逐明、陳雪吾等在方家倉秘密策劃奪取槍支,發(fā)動武裝暴動。2月1日夜,趁孔城商團團丁外出賭錢之機,他們成功奪取商團槍支16支,運到歐家?guī)X發(fā)動暴動,成立了皖中獨立團。關于“孔城奪槍”一事,當時的蕪湖《工商日報》還作了報道。
孔城擁有方家倉這一獨特的黨史資源和紅色旅游資源,用活“雙資源”,助力黨史學習教育與孔城老街旅游,孔城鎮(zhèn)積極對接桐城市黨史部門與文化旅游部門,加強對方家倉“孔城支部”黨史資料的深入挖掘、整理與宣傳工作。同時對方家倉老屋進行修繕、力求恢復方家倉原貌;對前往方家倉的道路進行整修,設置標牌標識,積極進行布展。
只要是走進方家倉的人,都喜歡對著高高的青磚墻望一望,都喜歡在狹窄的弄子里走一走,都喜歡琢磨墻壁展板上關于方家倉的介紹。
方家倉青磚墻外面是碧波蕩漾的錦湖,這里曾經(jīng)是通往長江的古河道。走進方家倉,不僅可以追尋紅色蹤跡,還可以暢游古鎮(zhèn)遺跡。
孔城鎮(zhèn)政府目前正在申報方家倉為安慶市黨史教育基地,讓更多的人來到千年古鎮(zhèn),走進方家倉。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