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生 王雅卓(三臺)
為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東北的罪行,讓社會各界人士對東北有更多認識,激發(fā)全民抗戰(zhàn)激情,1944年10月9日至12日,內(nèi)遷四川三臺縣的東北大學,在“陪都”重慶中蘇文化協(xié)會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東北文物展覽會。
這次展覽會由東北大學文科研究所主任金毓黻教授主持,校圖書館主任王錫藩,研究所編輯王惠民、趙霽先及研究生楊錫福同往協(xié)助。
中蘇文化協(xié)會由張西曼教授于1935年10月25日在南京發(fā)起創(chuàng)立,“七七”事變爆發(fā)后移往重慶,選定重慶中山一路為會址。主要從事抗日救亡宣傳、組織活動,以舉辦研究會、展覽會、座談會、俄語講習班、講演會、音樂會、與蘇聯(lián)友人通訊、出版刊物等方式介紹蘇聯(lián)抵抗德國法西斯戰(zhàn)爭的情況,交流文化信息,鼓舞人民抗戰(zhàn)。因地處市中心,交通便利,國共兩黨、國際友人、普通百姓都能隨意出入,參加中蘇文化協(xié)會舉辦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里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團結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抗戰(zhàn)的重要場所。1945年,毛澤東到重慶進行國共“重慶談判”期間,曾在此會見社會各界人士。中蘇文化協(xié)會是一座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分主房和偏房兩部分。主房坐西向東,一樓一底,面闊16.6米,進深15.1米,通高約12米。偏房坐北朝南,二樓一底,面闊18.8米,進深16.3米。協(xié)會建筑如今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展覽分布在三個房間,正廳掛著“東北故鄉(xiāng)”四個大字。
展出的內(nèi)容共分東北現(xiàn)代資料、東北文獻、東北圖表、東北研究論文、東北風土照片、東北實物、東北關系印刷品等7項。展覽各品,以東北現(xiàn)代資料最為豐富,多達150種。其中東北圖表1項,內(nèi)分東北圖志、東北沿革圖、東北統(tǒng)計圖3種,以圖志最為新穎精彩;而東北研究論文,則在百篇以上。
展覽時間共4天:10月9日午后預展并招待中外記者及各界來賓與外賓;10月10日至12日,正式展覽。展覽會4天內(nèi),密雨如注,泥淖載途,每日參觀者卻多達兩三千人。蒞會者摩肩接踵,極一時之盛。諸多名流學者均來入覽,而留心研究東北之士,流連室內(nèi)展閱不忍離去。踏入展覽會場的東北同胞們仿佛又回到了故鄉(xiāng),嗅到了東北泥土的氣息。
展出的《東北要覽》,是遼金史權威金毓黻所著。金氏是東北大學文科研究所的主持人之一,他每年都自東北接到青年人冒死帶來的珍貴材料。他說:“日本治朝鮮史的稻冀巖吉和內(nèi)騰虎次郎都先后死去。最歪曲的矢野氏一和文教部的巖間德也把教科書改了。這十幾年來,敵人對東北的史地資料發(fā)掘一天比一天多了,他們已有不少成績。但是研究來研究去,并未能達到他們割裂東北的目的。”
《國立東北大學??吠盏禽d《新民報》總經(jīng)理、著名作家張恨水先生到會參觀之后撰寫的題為《東北展覽會速寫》的觀感文章——
“闊別了13年,而隨時都在懷戀著的東北,不想昨天在東北文物展覽會里又得重見了……招待的東北大學師生以鄉(xiāng)音招待來賓,尤使人感到格外親切,陳列的書籍、表中,最可驚的是敵人出版的占大部分,對于地理資源、風土人情竟調(diào)查得那么詳盡,在許多詳細的地圖上,甚至還可以畫出20家以下10家以上的村莊來。而這許多書籍、圖表中,有大部分竟又是抗戰(zhàn)前出版的,在這里我們又不能不驚異敵人侵略東北的野心了……”
這個展覽會,是東北大學主持的。他們教人別忘了東北,還要研究偽滿近況,千辛萬苦,千山萬水,在重慶拿出這圖書來給國人看,那意思之深長,是不用說的。關于展會的內(nèi)容,該會印有概要贈送。①東北現(xiàn)代資料:概屬東北四省(當時東北行政區(qū)劃除黑、吉、遼三省外,還有熱河省,后分別劃給河北、內(nèi)蒙古、遼寧)現(xiàn)狀,以得自偽國者居十分之八九,尤以最近二三年內(nèi)之記錄最為重要,約140余種。②東北文獻:此類資料,概屬東北歷史史績,及沿革地理之記錄,計100余種。③東北研究論文,東北要覽,東北圖志,均為東大最近編著。④東北沿革圖:依據(jù)東大編著之東北通史,制成沿革圖10余幅,以供閱覽者之參考。
東北人民,在水深火熱中過了13年,在后方的東北人士,也在血淚中回憶著故鄉(xiāng)13年。含著血淚,看了這些圖書,實在忍不住和他們喊出來——“打回老家去!”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