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胡某宇失蹤謎底逐一揭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等話題持續(xù)熱議,引發(fā)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據(jù)相關專家介紹,青春期【10-19歲】是發(fā)展和維持對精神健康至關重要的社交和情感習慣的關鍵時期。
•目前全球12億青少年【10-19歲】群體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青少年群體遭受的疾病和傷害中,約16%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fā)
決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遺傳基因、成長環(huán)境(家庭、學校、社會)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親子關系、學習壓力過大、校園霸凌、情緒障礙、青少年品行障礙、網(wǎng)絡游戲成癮等
這些問題將不同程度地影響青少年性格、人格與價值觀形成,最終導致自殺事件發(fā)生——
令人震驚的是,70% 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和青少年沒有在早期得到適當?shù)母深A。
如何正確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第一步
正確識別出自殺風險的信號
言語信號
•直接或間接向他人表達“我再也不想活了”、“沒有我,別人會生活得更好”等言語
•談論與自殺有關的事或開自殺的玩笑
•說出自己擬定的自殺計劃
•不尋常地與親友告別
•向人打聽自殺地點以及如何獲得自殺工具
行為信號
•避開朋友或親人,不想與人溝通或希望獨處
•在自殺的場所徘徊
•安排后事
•曾有自殺未遂的行為
情緒信號
•情緒波動大、情緒低落、表情變得淡漠、訴有絕望感
•特別容易憤怒、沖動
•過度地擔心、害怕
•感覺沒有辦法脫離困境的受困感
•睡眠模式改變、食欲減退或突然吃得過多
負性生活事件和情感隔離
•【負性生活事件】是指個體感覺不愉快的事件,負性生活事件對人具有威脅性,會造成較明顯和較持久的消極情緒體驗,對心身健康的損害更大。
•長期處于【情感隔離狀態(tài)】而沒有一個合適的發(fā)泄渠道,往往會引起更多的心理障礙或疾病,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自殺。
第二步
察覺到自殺風險信號該怎么辦?
? 如果你是家長
? 多關心和陪伴孩子,學會真誠地傾聽孩子的聲音,學著去理解孩子的世界。比如可以在日常的聊天時多詢問孩子在學校和日常生活當中的情感狀況,問問他們在學校是否過得開心,跟朋友相處得如何,對某些發(fā)生的事情的看法。
? 不要僅關注他們在學校里的學業(yè)成績和表現(xiàn)。
? 當孩子出現(xiàn)情緒問題時,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你在他們身邊,愿意和他們一起面對和分享。
? 不要對他們的負面情緒視而不見,甚至是批評。
? 可以多使用開放式問題去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他們當前的困境,也可以幫助他們看到那些令他們深感沮喪的選擇。比如“當你想不到任何辦法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困難時,你會怎么做”或者“當你感覺到難過的時候,你會找誰傾訴”等。
專家提醒
如果孩子目前的狀況很危險很緊急,給孩子人身安全足夠的保護措施下,請立即帶他們?nèi)ゾ裥睦韺I(yè)尋求幫助。
? 如果你是Ta的朋友
?如果你發(fā)現(xiàn)朋友的心理狀態(tài)有些異常,不用害怕,直接詢問,你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擔憂。比如你可以說“你看起來很喪,我很擔心你。你會有結(jié)束生命的想法嗎”?“你是不是感覺很糟糕,以至于想自殺”?
如果他/她沒有這種想法,一句詢問也不會把自殺想法植入他們的腦海;但如果他/她真的在考慮自殺,那么你的關心對于他/她來說無異于救命稻草。
? 如果你的朋友向你表達了自殺念頭,你要保持冷靜,不要表現(xiàn)得很震驚,這會拉開你與他/她之間的距離。你可以讓他們傾訴自己的感受,認可他們表露出的情感。
傾聽中可以采納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 找一個私密且安全的空間,讓他/她有充足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
? 告訴對方你注意到了他/她行為上的變化
? 認真地、不加評判地傾聽
? 告訴他/她:你很重要,我很關心你,我愿意陪著你
? 與他/她一起討論接下來要采取什么行動,一起列出可以尋求幫助的人的名單
? 盡量不要讓其獨處,讓他/她的親人和朋友參與到支持和干預行動中,比如:一起勸說他/她去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幫助,參與的人越多,安全性越高。
? 如果他/她已經(jīng)在接受心理咨詢,讓他/她的咨詢師知道自殺想法也很重要。鼓勵他/她向醫(yī)生、心理咨詢師等專業(yè)人員尋求幫助。
?不要做出不切實際或無法兌現(xiàn)的承諾。如,承諾會永遠替他/她保密:處理自殺是一件困難的事,我們很難獨自完成。
? 如果你是老師
? 學??梢栽谛@內(nèi)設置24小時求助專線,進行各種形式的生命教育,定期篩檢抑郁癥及可能有自殺念頭及行為的學生。
? 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并將心理問題通知家長,嚴重者可轉(zhuǎn)至精神科治療。
? 對于已有自殺計劃者,需進行危機處理,安排進一步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對于自殺未遂者,需追蹤至少半年以上。
溫馨提醒
談論自殺絕非在鼓勵效仿,正是由于談論自殺的禁忌和恥感,許多有自殺想法的人才認為無法求助。
我們需要以正確的方式去談論自殺問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自殺跡象,及時預防自殺的發(fā)生。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