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舞火龍
“噴花啦!”隨著人群的呼喊,霎那間,禮花滿天,火花四濺。兩條火龍穿行在喧囂的人群中,人們追逐著火龍,鑼鼓聲、鞭炮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瘕埼璧侥睦?,人們就將點燃的煙花從四面八方向火龍和舞龍者噴射,燃得越烈,舞龍人越高興,火龍就舞得越起勁,象征著日子越過越紅火……
2月5日,元宵夜,在三臺縣中新鎮(zhèn)樂加場鎮(zhèn),上萬名群眾、游客“逐龍”鬧元宵,沸騰了這個沉寂三年的山鄉(xiāng)場鎮(zhèn),描繪出一幅真實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喜樂畫卷。
三臺樂加火龍至今已有170多年歷史。“正月十五燒火龍,歡天喜地鬧元宵”已成為樂加一道亮麗的民俗文化風景線。雖然樂加場鎮(zhèn)地處丘陵深處,山路彎彎,但傳統(tǒng)的耍龍燈仍然吸引了無數(shù)山外面的游客蜂擁而至“逐龍”鬧元宵。這項市級民俗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何賡續(xù)傳承?讓火龍民俗文化越燒越“旺”?
輝照百年傳統(tǒng) 一支舞龍桿傳承數(shù)代人
“舞龍頭的人要拿出勁來,把場子扯開扯圓!”
“不管在哪里,只要蔣叔、王叔招呼一聲,肯定都要攆回來參加舞龍!”
……
2月9日,記者走進中新鎮(zhèn)樂加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辦公樓,正好遇見樂加火龍傳承人蔣斌、王敏和幾位舞龍隊的老中青隊員在開“圓桌會”。雖然元宵已過去幾天了,但討論起舞火龍的細節(jié)及經(jīng)驗得失,無論是20多歲的小伙子,還是耄耋之年的老者,個個眉飛色舞、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又把火龍舞起來耍一陣。
“從小時候看?;瘕垼介L成小伙子時?;瘕?,我跟著火龍屁股后面‘鬧’了一輩子。”今年87歲的楊演齊是參加“圓桌會”的爺爺輩隊員代表,說起耍火龍的過往,他的眉宇間勾勒出孩子般的天真笑容,“三年前,我都還在舞龍珠呢。疫情停了三年,看到今年樂加火龍又耍起來了,心里有說不出的歡喜!”
龍舞得好與不好,“龍頭”是關鍵。自2009年樂加火龍被列為綿陽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后,王敏作為樂加火龍傳承人,一直擔任著“龍頭”。在他22歲的時候,就從老一輩的手里接過舞龍桿,這一揮舞就是匆匆40年。今年,他的兒子王海波又從他手里接過了舞“龍頭”的龍桿,他反復叮囑兒子:“要舞就舞好,舞出我們樂加火龍的精氣神!”
對于樂加的年輕人來說,不管走多遠,春節(jié)時都要回鄉(xiāng)燒火龍。“哪里的年味兒都沒樂加濃。”雖然今年的“龍頭”被王海波搶了先,舞龍隊隊員馬超依然開心地聽從調(diào)遣,還主動申請擔任舞龍隊的主力。
在馬超的心里,正月十五燒火龍是不可替代的過年儀式。記得8歲那年元宵節(jié),他手持煙花去追著火龍燒,不小心被旁邊的人把過年新衣服燒了個大洞。“新衣服被燒雖然好心痛,但一看到火光四射的火龍,立馬就忘了,又跟著小伙伴追著火龍噴煙花去了!”長大后成為一名舞龍隊隊員,讓馬超倍感自豪。和王海波一樣,馬超的爺爺、父親都曾是舞龍隊的隊員,一支舞龍桿在一代又一代樂加人手中傳承。
賡續(xù)民俗文化 年輕人挑起舞龍隊大梁
在樂加流傳著這樣一段傳說:唐明皇錯斬了金果老龍,為祭奠冤屈的金果老龍,就有了正月里?;瘕埖牧曀住R院竺磕暾鲁蹙?,龍出門,走村串戶,為群眾送吉祥送平安,祈禱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后才結束。
手工制作燒火龍,是樂加特有的民俗?;瘕堼埳碛眉堉裨桑垖?、龍頭、龍身、龍尾四部分共9節(jié)。龍寶直徑30-40厘米,可以轉動;龍頭直徑80厘米;龍身長約20米,直徑50厘米。從龍寶到龍尾,扎制都有嚴格的要求,竹條用慈竹,繩子要耐火,上色要逼真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了超凡技藝。
蔣斌介紹,舞火龍由執(zhí)掌宮燈、排燈、燈幡、燈牌、火龍燈、樂器等環(huán)節(jié)的40多人組成。舞龍人很講究,表演前都要沐浴凈身,舞龍時赤祼上身,穿短褲,頭裹毛巾,足系草鞋。
火龍表演首先是“祈龍出海”。每年正月初九上午,彩龍來到三圣宮,先拜龍王,然后祭祀。接著彩龍在三圣宮每個神像前搖頭擺尾耍一遍,在三圣宮壩子擺陣耍幾番,才能上街挨戶拜年祈福。之后是“龍游天下”,也稱“燒火龍”。耍龍最有價值的是擺陣,包括龍調(diào)頭、滾龍搶柱、龍穿花、龍翻身等,輪番擺陣嬉耍,眾多觀眾用點燃的煙花朝著表演者噴燒,把燒火龍活動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流傳民間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一旦失傳,將不可再生。讓樂加當?shù)厝诵老驳氖牵缃?,?0后到90后直至00后,在舞龍隊的40余名隊員中占了大多數(shù),挑起了舞龍的大梁。
“只有年輕人參與,才能保留樂加火龍的特色。”蔣斌說,為了達到“以老帶新”的目的,除了火龍隊正當年的年輕主力隊員,今年有意識挑選了幾個十幾歲的少年參與培訓。
13歲的姚興宇就是其中之一。正月初九,“祈龍出海”挨家挨戶上門拜年,姚興宇舉著龍尾,跟隨表演人群跑動,紅紅火火迎祥納福。他說,從幾歲被父親頂在肩頭上看舞火龍,到現(xiàn)在自己參與其中,感覺非常開心。
36歲的馬超自20多歲開始參與舞火龍,幾乎每年都沒有缺席。在他看來,對于在外打拼的樂加鄉(xiāng)親來說,這些傳統(tǒng)民俗活動就像是一條紐帶,將他們與家鄉(xiāng)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提醒著他們不忘鄉(xiāng)愁、不忘回家路。
火龍騰盛世!如今,樂加既是全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也是遠近聞名的“川北火龍之鄉(xiāng)”。在樂加,這條被人們揮舞了170多年的火龍,歷經(jīng)風雨滄桑、時代變遷,見證了鄉(xiāng)親們從溫飽跨越小康,再奔赴鄉(xiāng)村振興康莊大道的歷史進程。(劉玉明 綿報融媒記者 李春梅 文/圖)
編輯:郭成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