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免费无码视频,韩国三级伦在线观看久,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亚洲一区少妇无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子云亭 > 正文
南村舊事
发稿时间: 2023-08-27 08:47    来源: 綿陽日報

  □張坤富(安州)

  入夜,伏天,明月高懸。南村的廣場上燈火閃爍,人影婆娑。稻子拔節(jié),蓮子搖曳。褪去一天的潮熱,習習涼風中隱隱約約傳來陣陣稻花、荷花的清香。行走在布滿田疇的水泥道上,南村往事如涓涓細流,緩緩地淌出了心坎。所謂的詩和遠方,不如這蓄滿記憶的塘。況味人生,甘苦相隨……

  正是采蘑菇的時節(jié),就等一場不大不小的雨,五顏六色的菌子就會萌生在松針下、青?葉里。遠山不再那么羸弱,樹木蒼翠欲滴。如果真就下了那么一場雨,小水溝、小河溝,隨便用一個蝦筢或者撮箕就能撈起一堆鯽魚、泥鰍。只是可惜那時沒有豐富的油和調味品,白白糟蹋了這野生的美味。稻子孕穗之前要薅秧,目的是為了清除雜草。一大群人一字排開,手拄六尺竹篙,赤腳在稻田里緩慢地行進,把雜草踩進泥里。倘若有螞蟥爬到腿上吸血,用燃著的煙鍋巴一燙,螞蟥瞬間就跌落了。而我們小孩子能做的,就是端著竹筒或玻璃瓶,捉青蟲和卷葉稻苞蟲,以條數(shù)計工分。偶爾遇見田埂邊紅紅的薅秧泡,必定是爭先恐后摘下使勁往嘴里塞,那甜蜜的味道至令人回味。

  盛夏時節(jié),地處川西北龍門山脈東麓的南村并不像如今這么燥熱,雨水適中,江河也不會暴漲。吃過了灰面饃饃就稀飯,多數(shù)時間是稀飯里加紅薯或者面疙瘩,聽過了小喇叭廣播,大人們會在出工的吆喝聲走進田野。除了薅秧,他們還會去旱地里扯草、翻苕藤。而留在家中的孩子們,則會開啟屬于他們的盛夏狂歡。大一點的孩子牽上牛放牧,背上背篼打豬草;小一點的只要肚子整飽,只管無憂無慮地盡情玩耍。于是乎,公棚三合土的曬場上(粘土、砂石、石灰混合打的地坪)各路孩子各顯神通。男孩子們把泥巴玩出了各種花樣,打響炮、壘城墻、造車船;也會疊飛機、扇煙盒、打紙板。再有就是爬樹打酸棗、取鳥蛋、嚼玉米桿高粱稈,肚子填飽大人喊都喊不回。而女孩子們也不甘示弱,丟手帕、捉迷藏,跳皮筋、抓石子、扔沙包。反正怎么快樂怎么玩,誓要把那吃進肚里的湯湯飯水折騰完。最能彰顯男孩子個性的就是“打仗”,繩子勒在腰上,青藤纏在頭上,還會用手帕當作旗幟,煞是威風凜凜。尤其是領頭的孩子王,擁有絕對的權力,不聽指揮的,受傷哭泣回去告狀的,就會被淘汰,沒得玩。當然也有和解的方式,懂事的會從家里偷偷帶出豆豆類的零食,分享給大家。在受傷的頭上、胳膊上擦上藍藥水或紅藥水,就能夠重新加入隊伍。

  入秋過后,稻子就有一壩沒一壩的黃。眼見豐收在望,農人們把喜悅掛在黝黑的臉上。修整拌桶,修補擋席,人群浩浩蕩蕩扎進黃澄澄的田野,依稀還記得一些田塊的名字,老幺塘、冬水田、爛泥槽。從早到晚,南村壩的打谷聲成了這個季節(jié)最震撼人心的鼓點,而稻草人也越來越多地站立。小孩子們干不了打谷子這活,就跟隨在大人身后撿稻穂,把顆粒歸倉活學活用。一塊田要收割完的時候,螞蚱會倉皇地撲向田埂,這叫“守株待蟲”,逮住用狗尾巴草串起來帶回家。夜里,在一片朗朗星空下,搖著蒲扇,就著暖暖的煤油燈,守著熱氣騰騰的灶臺,小火慢煎,那淳樸的香味溢滿口舌。父親會咂上幾口小酒,滿足于熬過的饑荒。

  交過公糧,剩下的稻谷并無多少。但雨水充沛的年成會收獲玉米、紅苕、南瓜、土豆等粗糧搭配,父母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分開儲藏囤積,這關乎一大家人的生計,須得精打細算。

  冬天的南村很少會下雪,記憶中也就那么幾回,以至于現(xiàn)在對于下雪天都特別興奮。我們會在秋天的時候就撿回很多柴火堆積起來??莶?、樹葉,在平時用于生火做火,過冬燒硬柴。分的稻草、麥草,則要用來翻蓋房頂。麥草蓋房頂很講究,蓋出來的房子也美觀。先是要梳理掉柔軟的葉子只剩麥棍,然后在蓋的時候用木拍敲打整齊,用篾條固定,一層一層地鋪墊上去,這是個手藝活,一般人干不出來。其實焚燒秸稈應該是近20年的事了,之前人們對于可以利用的資源都特別地珍惜。

  冬天閑暇的時間,男人們會去周圍團轉打點短工,或者編點篾貨變賣,彌補家用。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又或者找一塊黏土地,牛拉石滾子反復碾壓板實后,請來劃磚的師傅,叫上幾個壯勞力,在有節(jié)奏的“拉”聲中切出一塊塊土磚,晾曬干后用于砌房。也有建樁墻的,粘土里邊混點砂石,支起盒子用木樁撞打結實,拆盒層層上壘。無一例外砌好的墻都會用稀泥和草節(jié)赤腳踩均勻,然后糊上墻體,有條件的家庭會再糊上廢舊報紙,顯得干凈整潔。屋頂蓋上青瓦的,這算是殷實之家了。

  而女人們大都會做針線活,縫新衣縫新襖,用染過的土布匹,用自家摘下的棉花,細細密密縫織。還會用干筍殼剪出鞋樣,納出千層底的布鞋。這一切都是為了辛苦勞作后的過新年做準備。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過春節(jié)是南村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習俗,男女老少無不喜氣洋洋,即便是有一些困難的家庭,這個時候也會硬撐起門面。照例是會掃揚塵,放爆竹,貼春聯(lián),舞獅燈。由于文化活動少,孩子們會漫山遍野地攆獅燈,哪有壩壩電影就去擠。大人們則是走親訪友,提個籃子裝上雞蛋、面條就是禮。

  遇上大宴席,家里孩子養(yǎng)得多的一般都不會全部帶去,父母也不慣著,攆腳的會因此而挨上一頓揍,孩子們少不更事,怕丟人現(xiàn)眼顯慫像。而大宴席上的菜品雖然少了肉食,但鄉(xiāng)廚們還是會想方設法弄出個九大碗,父母們也心疼孩子,桌上忍住少吃也會給攆腳不成的孩子用手帕包點吃得回去。我那時就特別饞席桌上的酒米紅糖飯,也沒少挨揍。

  春節(jié)一直持續(xù)到過了正月十五才算正式結束,人們就又忙忙碌碌地備耕,鏟草皮割青草漚肥,把休養(yǎng)了一冬的水牛牽出來翻弄田塊,井然有序地開展新的一年播種。

  若干年后的南村人早已衣食無憂,壯年人多半都在城里為子女買了房,土地流轉后,真正種田的少了。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潮中,我并非要刻意地緊緊拉著過去不放手,只是有些轉身的忘記就意味著對土地的背叛。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當歲月一點一滴流逝,在四季的輪回里,草枯草榮司空見慣。但一些人走著走著不見了,一些村莊也逐漸淹沒于城市的擴張中;我們孩子的孩子也識不得五谷雜糧了,甚至把稻子麥子認作韭菜的時候,我們是該一笑而過呢還是莫名地悲哀?

  做了一個夢,夢見早已不種田的二爹興沖沖地來對我說,打工多年的表弟要回來種田,就是不會手扶犁耙耕田。我苦笑,我也從來沒學會過。